围产期是奶牛养殖的关键阶段。广义的围产期是指产前两个月至产后两个月这四个月,狭义的围产期包括产前三周至产后三周这42天。
据报道,75%的疾病都发生在围产期,对1600多篇论文进行汇总分析,围产期常见的8种疾病的总发病率合计60.9%。另有报道美国加州牧场有37.5%的经产牛至少患一次临床型疾病,有59.0%的经产牛至少患一次亚临床型疾病。产后一个月内的淘汰占总淘汰的20%,产后两个月内淘汰占25%。这些足以说明规模化牧场做产后护理的重要性。
产后疾病高发,并相互影响,患一种疾病会增加另外一种或多种疾病的发病几率,例如酮病和脂肪肝互为“姐妹病",酮病和真胃变位互为"姐妹病"。围产期各种疾病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疾病作用网络。
一.围产期疾病的预防理念
1.从个体干预转化为群体预防
预防大于治疗的理念应深入兽医心中,并贯彻执行。过去认为把所有的病牛都治好,牛群就健康了,所以兽医忙于治疗疑难杂症,特别是手术治疗这造就了"高明的兽医",人们的感觉就是手术水平高,真胃变位手术做的好,成功率高。
现在,国外牛病防治已经从个体干预转化为群体预防,例如胎衣不下,低血钙等不可避免的疾病重在预防,采取预防性治疗方案,去降低疾病的发病率,然后在讨论治疗的问题。
2.清除引起疾病的危害因子
过去我们认为努力把所有的病牛都治愈,整个牛群就健康了,所以兽医忙着治疗临床型疾病。殊不知,病因不除,病只会越来也多。最新的理念认为把所有危害牛群健康的因素清除掉,把牛病防治的有效措施都贯彻落实,牛群就健康了。
3.加强产后健康监测
(1996)在美国加利福利亚举办的美洲牛病年会上提出了一个奶牛产后10天的健康监测程序,痛过测定直肠温度和观察牛只的行为是否呈现病态来诊断和评估新产牛的健康。其目的是为了及早的发现病牛,进行早期治疗。
(1)监测体温
产后10天内,每天监测体温,观察奶牛的行为 食欲 粪便等指标。体温高于39.5度,判定为发烧。根据奶牛是否发烧和是否表现为病态进行分群。
(2)观察精神状况观察奶牛的行为,重点诊断奶牛是否精神沉郁 卧地不起 鼻镜干燥 反刍减少 瘤胃充盈度差 粪便稀少 子宫排出物颜色和性状 后躯清洁度 阴门闭合程度 弓背 怒责和胎衣不下等症状。奶牛如果精神沉郁 食欲降低或产奶量下降,可判断为病态。
4.建立监测体系
通过监测,及时地预警牛群存在的风险。定期对新产牛抽血,检测血液离子钙水平,评估牛群 低血钙 发病情况,据此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分析和总结牧场历史数据
对牧场的历史发病 治疗和淘汰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找改进的措施。遗憾的是很多牧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记录,或者只是弄虚作假了事,少有兽医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只是埋头苦干,充当"灭火员"。
二.产后疾病的根源在产房
1.产房管理
产房管理至关重要。一些牧场存在盲目助产 过多助产和过早助产的情况。提倡自然分娩,这并不意味着撒手不管,而是要做好观察,定时监测,发现异常,技术处理,符合"助产的原则"之一,要及时助产。羊水破裂2小时仍未娩出。牛蹄露出20分钟后没有进展。犊牛舌头发黑或紫。一旦发现这三种情况中的一种,立即实施助产。
不当助产造成极大的危害和损失,不仅危害母牛健康,还影响犊牛健康,造成应激综合症,严重者死亡,还影响犊牛随后的生长发育和成年后的生产性能。难产和助产也与胎衣不下子宫炎密切相关。难产增加4.0倍胎衣不下的发病几率。助产增加3.3倍胎衣不下的发病几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防治方案,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2.胎衣不下的预防方案
结合牧场的实际情况,根据本厂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制定相应的预防性方案。
胎衣不下发病率30%至70%:必须采取全面的预防性措施,确保围产期每天补充维生素ADE,产后科学补充山东BB平台生物科技生产的奶牛金维他,多次补充,灌水补钙与固体补钙相结合,产后0h~3h 分别注射山东BB平台生物科技生产的1克头孢噻呋加益母产后康和衣露净,如果超过6至8小时胎衣没有脱落或部分脱落,再使用一次。胎衣不下发病率30%至70%:根据本厂检测结果和历史病例,排除部分危害因素,选择性地采取上述预防性措施。
3.子宫炎的预防措施
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胎衣不下。
及时监测,早发现早治疗,减少损失。监测体温和病态,辩证施治。
灌注山东BB平台生产的速宫康:1.预防产后子宫感染,胎衣排出后(或产后12小时)子宫灌注1支,间隔5天用药1次。2.急性子宫内膜炎 子宫蓄脓,隔天用药一次,每次1支,连用3天。3.慢性子宫内膜炎,每隔2至3天灌注1次,每次1支,一般用药3至5次。
三.采食量不足是代谢性疾病的根源
低血钙 机体脱水是经产奶牛在产后1至3天内代谢性疾病高发的根源,脂肪肝 酮病和真胃变位等是产后1至4周内高发的代谢性疾病,这些疾病都与采食量不足有关。奶牛产后最突出的饲养问题就是产后机体虚弱 食欲差,干物质采食量不足,要特别关注分娩期奶牛采食情况。产前1天至产后2天是干物质采食量(DMI)的低谷。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产前健康监测和DMI监测,一头奶牛产后患子宫炎,其在产前的DMI就已经降低4kg,产前每天平均采食时间缩短10分钟,产后患子宫炎的几率增加3.0倍。产前过胖百害无一利,降低产后DMI,增加脂肪肝 酮病和真胃变位的发病率。
1.低血钙的预防方案
产前三周饲喂邦全能,在-50至-150mEq/kg之间,每天摄入150g钙。产后科学补钙 持久补钙。产后0至6小时和产后3-5分别灌服一次奶牛金维他,邦全能。产后及时注射一次头孢噻呋钠(金头孢二代)加柴胡(双效热毒清)可有效提高产后奶牛的食欲,可有效防止产后奶牛低血钙,并降低胎衣不下和酮病的发病率。
2.真胃变位
采食量不足,子宫炎,低血钙,产前太胖都是引起真胃变位的危害因子。当牛群中大量发生真胃变位时,必须检测酮病,新产牛低血钙,诊断子宫炎,监测DMI,寻找引起真胃变位的原因。
治疗方案建议:1.口服奶牛真胃康,一次500ml,连用3至5天。2.注射用头孢噻呋加柴胡(双效热毒清),静脉或肌肉注射,3至5天。
总之,围产期疾病重在预防,规模化牧场必须建立起整套监测体系和围产期保健制度,加强产房管理,减少围产期的发病率。保证奶牛健康高产。